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?
发布日期:2015-07-27浏览:2003
美是什么?什么是美?——美的本质
——审美是一种执着,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
一个人喜欢的,就是美的。你喜欢,那就是美。
在“真善美”三个概念中,美,本来就是以个人为参照系的,详见泽尧著作《创造力》一书。
美是主观的——以个人为准的。于是,美是因人而异的。然后,才有百花齐放、满园春色!
“我选择、我喜欢”,代表的或许只是一种自作自受的负责精神,而泽尧说的“我喜欢,我选择”才是美的原则。
美是精神、心理、生理的一种共鸣。“频率范围”成为美的关键词。
环境、他人、社会的所作所为作用于你,当它们处于你的“频率范围”内时,对你而言就是美的。
美是生命共鸣。美是价值观的投合。美是“臭味相投”。
喜欢邓丽君的“那一代”老了吗?没有!因为,喜欢新一代歌曲的人们也会老去。其中的本质问题是:“那一代”人在其青春年少、风华正茂——关键,在他们“情窦初开”、生命处于最强音的时候,是邓丽君的歌曲陪伴着的!
审美和生命力有关:一桌美酒佳肴,对于一个没有胃口的人而言,无益是一种多余、乃至浪费。“美女当前”,对身体、心理有问题的人而言,也可能谈不上动心,他可能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、甚至有“犯罪感”、“堕落感”、“肮脏感”乃至“恶心”反应。1980年前后,在峨眉山下报国寺里看到一本佛学书籍说“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”,当时深以为怪异、牵强、不甚理解,大病一场之后才知道,“没有能量的时候,是没有兴致去看美女的”,或许由此可以反推出,看美女的确是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的!
于是,欣赏美也是一种能力。琴棋书画,需要学习。要会欣赏,需要培养。
不过,美的欣赏属于一种消费和玩耍,带有玩物丧志的性质——事实上,在“真善美”三个概念中,求真、实事求是是为了科学、科学才求真,按规律办事、解决的是生产和效率问题。善,则是人与人、群体之间的分配、及行动协调问题,其中的要点是尊重和公平、或被认为公平。美则是,生产和分配之外的玩耍、消费的范畴。
美是主观的,但是美具有客观性。
在除了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之外,美是以一个人的“生存和发展”为中心、为标准展开的。也就是说,只有当环境、他人、社会的所作所为对他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时候,他才会认为是美的。
“美是主观的”指出的是:美与不美,是以一个人的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为标准的、是一种条件反射、是一种情绪化反应、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。
“美具有客观性”指出的是:一个人的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的形成是以现实的“生存和发展”为中心、为标准进行记忆和储存的。
“有奶便是娘”,对其生存和发展有利的,会慢慢变成是他的“美的”、会成为他的“频率范围”。
“太太会时不时做一道丈夫喜欢吃的菜!”——我们喜欢吃的菜是什么菜呢?饥饿年代的红烧肉、回锅肉,满口流油,“肥肉的油从牙齿间流过,那种爽、那种痛快”(见王跃文小说,是原意不是原词),还有母亲常做的菜种,伴随着美好的记忆,也常常成为一个人的“美食”。在我上大学、读研究生期间,每逢回家,母亲就会张罗磨豆花来吃。其实,当时那些年我都并不觉得豆花有多好吃。但是,十年、二十年之后,它竟变得好吃起来。
“吃的是一种记忆”、“美食”是一种记忆。其实,美也是一种记忆——一种深入骨髓的记忆:一种情结!!很多小时候吃的东西,后来就变成了“最爱”“情结”——她纠结你一辈子!
因为在一个人小的时候,他处于猛烈长身体的阶段、吃就非常重要!于是对于吃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、强烈!这跟一个人处于情窦初开年代对于歌声、尤其美女、异性歌声的痴迷、共鸣,而后成为一辈子的“最爱”“爱好”道理是一样的。
于是,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女、他人记住你、变成美好、变成一种“情结”,就请在不同的阶段施以——投之以不同的、能够产生生命共鸣的元素。
这也是,文学作品为什么总是离不开“两性、爱情、情爱”的缘故——因为,性是生命重生、再造的契机、是人性的最中央部分、是生命的核心地带和最强音!
“甜蜜”、“那个女孩子很甜”——“甜”是什么东西?大概,生理化学会告诉你:“甜”是一种人体所最容易吸收的能量形式!!
“情人眼底出西施”!为什么?因为她甜!——她让你尝到了“甜头”。于是,你觉得她“美”。
闹了半天,“甜”就是“容易得到”?
“冷美人”美吗?不美!大家都说她美——那是因为她有一副“美学坯子”、一副美学原理的造型——可惜,那只是“客观的美”。但是,美是主观的——你不会感受到她的美,因为她对你很冷!于是你开始出现“酸葡萄心理”——“吃不到嘴的葡萄,是酸的!”
或许,爱虚荣的男人可以以“冷美人”为骄傲,而,唯务实的男人可以从小家碧玉、“我丑,但是我温柔”的女人那里得到温暖和甜蜜。
不过,女孩子得听清楚了:甜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容易腻。所谓来得快、去得快。然后,理性的人吃维生素、吃酸、吃生涩。于是,“过来人”学会了做作、学会“大方”以外的“端庄”、“亭亭玉立”。然后,所以要学“艺术”——恋爱的艺术、沟通的艺术。请阅读泽尧“艺术是什么?什么是艺术?——艺术的本质”。
美是主观的,然后,美就是感性的——于是,感性的女人、感性的人,会比较能够体会和感受美的存在、比较容易“流连忘返”、比较容易满足于“花花草草”、“表面现象”、耽于声色——可能有人会说,“不对,男人更花心、女人更专一!”来我告诉你:女人顾家的原因是她比较缺少安全感;女人比较把花草、恋爱当饭吃;对男人而言花心只是事业之外的“业余爱好”!
专注于长宽高构成的空间是一种感性,而理性的人加入了时间坐标、于是发生了与局外空间的理性比较、理性判断和评判。
女人是投入的——习惯于闭着眼睛体验美,男人则睁大眼睛“有各种看法和理解”。女人更有禅性——此时无声胜有声、尽在不言中、“道可道非常道”。男人比较理性跳出,习惯做判断和总结。
“大隐隐于市”,泽尧认为,美不应该、也没有必要脱离生活。以上关于美的本质的论述,既是美学的最哲学化的揭示,亦是美学的最生活化的阐释。
遗憾的是,不少美学家、美学大师们,为了把美高于生活、区别于生活——为了高雅、为了风雅、为了卖个好价钱、为了让普通人读不懂、区别于大众百姓,也就是营销手段里面的“区隔”、“定位”、“差异化”,然后搞出“奢侈品”从而卖个好价钱。另外有一些,则是为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、独树一帜、自成一派,便不惜“以偏概全”,其结果,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对问题的深化,但同时也常常造成“盲人摸象”、误导人们对美的本质的把握和理解。
比如,“美是距离”吗?有道理,但是,那只是一种现象,但却远远不是问题的本质。有距离,让我们只是停留于耳目的、声色的“欣赏”,但是却无法“体验”、看得着够不着,谈不上“生活”、没有现实的满足,或许这正是一种“心”“心灵”的满足——高雅的满足,但是却是遗憾的!!就像“望梅止渴”“画饼充饥”一样,一幅美女图画,终归只是一种遗憾!的确,近了,会把毛病看得很清楚,远了,只看到美的一面、美的部分。但是,这终究只是美学原理里面的一种、一条规律而已,跟美的本质没有关系。
又比如,“美是典型”吗?有道理!但是,这不过是一种统计规律而已,与本质不挨边。“不胖也不瘦”只是大多数人喜欢,但偏偏现在的男人更多喜欢“几乎跟棍儿一样的女孩子”,你怎讲?按照泽尧的上述“理论”,不就是因为,“瘦”是少女的特征,胖则是“大妈”的代名词。那又为什么男人喜欢少女、而不喜欢“大妈级的女人”呢?因为少女容易“对付”、感情纯真,大妈级的则可能让你勉为其难,更何况,用生命力这个坐标一看,用“生存与发展”的角度一看,更加是一目了然!
可能你会问:你泽尧讲的这些不也是“统计规律”而已吗?没错——对美而言,任何的规律都是多余的,因为“美是主观的”、感性的!有男人喜欢胖女孩——因为可能他的初恋情人有点偏胖!或者,一段时间以来,他接触的女孩子都太瘦,“审美疲劳”了!
又比如,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吗?有道理,但是,太脱俗、难免是对现实、世俗生活的一种否定,不太可取。有闲心,是一种艺术的状态,有现实需要,也是一种满足。非要把美同现实需要的满足分离开来,这是奇怪的——除了故弄玄虚、故作高雅、把艺术区别于生活、为了卖个好价钱以外,就是在为“艺术”——“高于生活的艺术”寻找精神支柱!那么请问,恋爱不美吗?情投意合不美吗?拥抱不美吗?激情不美吗?撩人心魄、乃至蠢蠢欲动,不美吗?
拜托,请不要把美跟宗教虚无、禁欲主义——跟脱离“低级趣味”扯到一起,要知道,美的本质基础就是“生存与发展”。离开了人的现实需要、离开了人的欲望的满足,美就被“釜底抽薪”、没有底气了!
其实,无论多么高尚的艺术,只要离开了“生存与发展”的现实,他就是干瘪的、单调的。
其实,禁欲主义跟扼杀人性是连在一起的。这种脱离现实——非要是“自由的形式”的高雅,这种“高雅”的艺术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“精神统治”的帮凶。芙蓉姐姐是反传统的,与我们精神、心理、和生理的既有结构、既有的“软件系统”是不吻合、不投合的,所以,我们不觉得美。但是,她正是“我喜欢、我选择”的一种表现、是女人独立性、自信心的一种另类表达!
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让你老百姓“美是距离”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——然后“画饼充饥”“睹物思人”,而他们自己则“县团级以上才可以看《金瓶梅》”“刑不上大夫”。皇帝在拥有三千“老婆”的同时,却在为誓不再嫁的寡妇书写“贞节牌坊”,在今天看来岂不可笑?“美是距离”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之可笑,有似于此。
所以:雪中送炭是美,久旱甘霖是美,干柴烈火也是美!个性有多强烈、生命力有多旺盛,美丑善恶爱恨情仇就有多明确、多深刻、乃至于多执着!
比如——请客的时候,把客人上桌就餐的时间有意识地向后延误,你那不太精纯的烹饪水平,竟然被客人视作“天人制作、色香味俱佳”道理就在这里!
又比如——作者初到某国的时候实在吃不惯那里的口味、常常食不能尽饱,可是在有那么几次“十分饥饿之后再用餐”之后,竟然慢慢就觉得这口味也还不错,后来又到过很多地方居住、吃着不同口味,到了今天,也就因为“好男儿志在四方”最后真正成了“四海为家”:什么口味都可以了。
当然,人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现实的。人的好奇心、人的追求无限、追求保险的天性,以及宗教意识心理作用下的追求神圣、追求超现实的心态,于是超越于现实的东西比较容易“卖个好价钱”,这,正是艺术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”,区别于科学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”的道理,也是“人比较容易被骗”、“愿意被骗”的道理——尤其是对于一些封建色彩比较重的国民、封建意识比较浓厚的人群。或许,正是这种好奇心、追求无限的心态,与无知和愚昧的结合,才产生了ZJ意识心理(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)。
把话题收回来——归结一下:
把美界定为“主观的”,有助于人性的解放、个性的张扬、解放人的创造力——有助于“把生活艺术化”。
认识到美具有客观性,而且是以“生存与发展”为中心和标准展开的,有助于接受现实、面对生活,使生活变得丰满、有血有肉,有助于“把艺术生活化”。
从而,满撑起生命的风帆。。。。。
——审美是一种执着,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
一个人喜欢的,就是美的。你喜欢,那就是美。
在“真善美”三个概念中,美,本来就是以个人为参照系的,详见泽尧著作《创造力》一书。
美是主观的——以个人为准的。于是,美是因人而异的。然后,才有百花齐放、满园春色!
“我选择、我喜欢”,代表的或许只是一种自作自受的负责精神,而泽尧说的“我喜欢,我选择”才是美的原则。
美是精神、心理、生理的一种共鸣。“频率范围”成为美的关键词。
环境、他人、社会的所作所为作用于你,当它们处于你的“频率范围”内时,对你而言就是美的。
美是生命共鸣。美是价值观的投合。美是“臭味相投”。
喜欢邓丽君的“那一代”老了吗?没有!因为,喜欢新一代歌曲的人们也会老去。其中的本质问题是:“那一代”人在其青春年少、风华正茂——关键,在他们“情窦初开”、生命处于最强音的时候,是邓丽君的歌曲陪伴着的!
审美和生命力有关:一桌美酒佳肴,对于一个没有胃口的人而言,无益是一种多余、乃至浪费。“美女当前”,对身体、心理有问题的人而言,也可能谈不上动心,他可能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、甚至有“犯罪感”、“堕落感”、“肮脏感”乃至“恶心”反应。1980年前后,在峨眉山下报国寺里看到一本佛学书籍说“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”,当时深以为怪异、牵强、不甚理解,大病一场之后才知道,“没有能量的时候,是没有兴致去看美女的”,或许由此可以反推出,看美女的确是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的!
于是,欣赏美也是一种能力。琴棋书画,需要学习。要会欣赏,需要培养。
不过,美的欣赏属于一种消费和玩耍,带有玩物丧志的性质——事实上,在“真善美”三个概念中,求真、实事求是是为了科学、科学才求真,按规律办事、解决的是生产和效率问题。善,则是人与人、群体之间的分配、及行动协调问题,其中的要点是尊重和公平、或被认为公平。美则是,生产和分配之外的玩耍、消费的范畴。
美是主观的,但是美具有客观性。
在除了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之外,美是以一个人的“生存和发展”为中心、为标准展开的。也就是说,只有当环境、他人、社会的所作所为对他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时候,他才会认为是美的。
“美是主观的”指出的是:美与不美,是以一个人的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为标准的、是一种条件反射、是一种情绪化反应、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。
“美具有客观性”指出的是:一个人的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的形成是以现实的“生存和发展”为中心、为标准进行记忆和储存的。
“有奶便是娘”,对其生存和发展有利的,会慢慢变成是他的“美的”、会成为他的“频率范围”。
“太太会时不时做一道丈夫喜欢吃的菜!”——我们喜欢吃的菜是什么菜呢?饥饿年代的红烧肉、回锅肉,满口流油,“肥肉的油从牙齿间流过,那种爽、那种痛快”(见王跃文小说,是原意不是原词),还有母亲常做的菜种,伴随着美好的记忆,也常常成为一个人的“美食”。在我上大学、读研究生期间,每逢回家,母亲就会张罗磨豆花来吃。其实,当时那些年我都并不觉得豆花有多好吃。但是,十年、二十年之后,它竟变得好吃起来。
“吃的是一种记忆”、“美食”是一种记忆。其实,美也是一种记忆——一种深入骨髓的记忆:一种情结!!很多小时候吃的东西,后来就变成了“最爱”“情结”——她纠结你一辈子!
因为在一个人小的时候,他处于猛烈长身体的阶段、吃就非常重要!于是对于吃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、强烈!这跟一个人处于情窦初开年代对于歌声、尤其美女、异性歌声的痴迷、共鸣,而后成为一辈子的“最爱”“爱好”道理是一样的。
于是,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女、他人记住你、变成美好、变成一种“情结”,就请在不同的阶段施以——投之以不同的、能够产生生命共鸣的元素。
这也是,文学作品为什么总是离不开“两性、爱情、情爱”的缘故——因为,性是生命重生、再造的契机、是人性的最中央部分、是生命的核心地带和最强音!
“甜蜜”、“那个女孩子很甜”——“甜”是什么东西?大概,生理化学会告诉你:“甜”是一种人体所最容易吸收的能量形式!!
“情人眼底出西施”!为什么?因为她甜!——她让你尝到了“甜头”。于是,你觉得她“美”。
闹了半天,“甜”就是“容易得到”?
“冷美人”美吗?不美!大家都说她美——那是因为她有一副“美学坯子”、一副美学原理的造型——可惜,那只是“客观的美”。但是,美是主观的——你不会感受到她的美,因为她对你很冷!于是你开始出现“酸葡萄心理”——“吃不到嘴的葡萄,是酸的!”
或许,爱虚荣的男人可以以“冷美人”为骄傲,而,唯务实的男人可以从小家碧玉、“我丑,但是我温柔”的女人那里得到温暖和甜蜜。
不过,女孩子得听清楚了:甜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容易腻。所谓来得快、去得快。然后,理性的人吃维生素、吃酸、吃生涩。于是,“过来人”学会了做作、学会“大方”以外的“端庄”、“亭亭玉立”。然后,所以要学“艺术”——恋爱的艺术、沟通的艺术。请阅读泽尧“艺术是什么?什么是艺术?——艺术的本质”。
美是主观的,然后,美就是感性的——于是,感性的女人、感性的人,会比较能够体会和感受美的存在、比较容易“流连忘返”、比较容易满足于“花花草草”、“表面现象”、耽于声色——可能有人会说,“不对,男人更花心、女人更专一!”来我告诉你:女人顾家的原因是她比较缺少安全感;女人比较把花草、恋爱当饭吃;对男人而言花心只是事业之外的“业余爱好”!
专注于长宽高构成的空间是一种感性,而理性的人加入了时间坐标、于是发生了与局外空间的理性比较、理性判断和评判。
女人是投入的——习惯于闭着眼睛体验美,男人则睁大眼睛“有各种看法和理解”。女人更有禅性——此时无声胜有声、尽在不言中、“道可道非常道”。男人比较理性跳出,习惯做判断和总结。
“大隐隐于市”,泽尧认为,美不应该、也没有必要脱离生活。以上关于美的本质的论述,既是美学的最哲学化的揭示,亦是美学的最生活化的阐释。
遗憾的是,不少美学家、美学大师们,为了把美高于生活、区别于生活——为了高雅、为了风雅、为了卖个好价钱、为了让普通人读不懂、区别于大众百姓,也就是营销手段里面的“区隔”、“定位”、“差异化”,然后搞出“奢侈品”从而卖个好价钱。另外有一些,则是为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、独树一帜、自成一派,便不惜“以偏概全”,其结果,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对问题的深化,但同时也常常造成“盲人摸象”、误导人们对美的本质的把握和理解。
比如,“美是距离”吗?有道理,但是,那只是一种现象,但却远远不是问题的本质。有距离,让我们只是停留于耳目的、声色的“欣赏”,但是却无法“体验”、看得着够不着,谈不上“生活”、没有现实的满足,或许这正是一种“心”“心灵”的满足——高雅的满足,但是却是遗憾的!!就像“望梅止渴”“画饼充饥”一样,一幅美女图画,终归只是一种遗憾!的确,近了,会把毛病看得很清楚,远了,只看到美的一面、美的部分。但是,这终究只是美学原理里面的一种、一条规律而已,跟美的本质没有关系。
又比如,“美是典型”吗?有道理!但是,这不过是一种统计规律而已,与本质不挨边。“不胖也不瘦”只是大多数人喜欢,但偏偏现在的男人更多喜欢“几乎跟棍儿一样的女孩子”,你怎讲?按照泽尧的上述“理论”,不就是因为,“瘦”是少女的特征,胖则是“大妈”的代名词。那又为什么男人喜欢少女、而不喜欢“大妈级的女人”呢?因为少女容易“对付”、感情纯真,大妈级的则可能让你勉为其难,更何况,用生命力这个坐标一看,用“生存与发展”的角度一看,更加是一目了然!
可能你会问:你泽尧讲的这些不也是“统计规律”而已吗?没错——对美而言,任何的规律都是多余的,因为“美是主观的”、感性的!有男人喜欢胖女孩——因为可能他的初恋情人有点偏胖!或者,一段时间以来,他接触的女孩子都太瘦,“审美疲劳”了!
又比如,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吗?有道理,但是,太脱俗、难免是对现实、世俗生活的一种否定,不太可取。有闲心,是一种艺术的状态,有现实需要,也是一种满足。非要把美同现实需要的满足分离开来,这是奇怪的——除了故弄玄虚、故作高雅、把艺术区别于生活、为了卖个好价钱以外,就是在为“艺术”——“高于生活的艺术”寻找精神支柱!那么请问,恋爱不美吗?情投意合不美吗?拥抱不美吗?激情不美吗?撩人心魄、乃至蠢蠢欲动,不美吗?
拜托,请不要把美跟宗教虚无、禁欲主义——跟脱离“低级趣味”扯到一起,要知道,美的本质基础就是“生存与发展”。离开了人的现实需要、离开了人的欲望的满足,美就被“釜底抽薪”、没有底气了!
其实,无论多么高尚的艺术,只要离开了“生存与发展”的现实,他就是干瘪的、单调的。
其实,禁欲主义跟扼杀人性是连在一起的。这种脱离现实——非要是“自由的形式”的高雅,这种“高雅”的艺术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“精神统治”的帮凶。芙蓉姐姐是反传统的,与我们精神、心理、和生理的既有结构、既有的“软件系统”是不吻合、不投合的,所以,我们不觉得美。但是,她正是“我喜欢、我选择”的一种表现、是女人独立性、自信心的一种另类表达!
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让你老百姓“美是距离”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——然后“画饼充饥”“睹物思人”,而他们自己则“县团级以上才可以看《金瓶梅》”“刑不上大夫”。皇帝在拥有三千“老婆”的同时,却在为誓不再嫁的寡妇书写“贞节牌坊”,在今天看来岂不可笑?“美是距离”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之可笑,有似于此。
所以:雪中送炭是美,久旱甘霖是美,干柴烈火也是美!个性有多强烈、生命力有多旺盛,美丑善恶爱恨情仇就有多明确、多深刻、乃至于多执着!
比如——请客的时候,把客人上桌就餐的时间有意识地向后延误,你那不太精纯的烹饪水平,竟然被客人视作“天人制作、色香味俱佳”道理就在这里!
又比如——作者初到某国的时候实在吃不惯那里的口味、常常食不能尽饱,可是在有那么几次“十分饥饿之后再用餐”之后,竟然慢慢就觉得这口味也还不错,后来又到过很多地方居住、吃着不同口味,到了今天,也就因为“好男儿志在四方”最后真正成了“四海为家”:什么口味都可以了。
当然,人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现实的。人的好奇心、人的追求无限、追求保险的天性,以及宗教意识心理作用下的追求神圣、追求超现实的心态,于是超越于现实的东西比较容易“卖个好价钱”,这,正是艺术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”,区别于科学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”的道理,也是“人比较容易被骗”、“愿意被骗”的道理——尤其是对于一些封建色彩比较重的国民、封建意识比较浓厚的人群。或许,正是这种好奇心、追求无限的心态,与无知和愚昧的结合,才产生了ZJ意识心理(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)。
把话题收回来——归结一下:
把美界定为“主观的”,有助于人性的解放、个性的张扬、解放人的创造力——有助于“把生活艺术化”。
认识到美具有客观性,而且是以“生存与发展”为中心和标准展开的,有助于接受现实、面对生活,使生活变得丰满、有血有肉,有助于“把艺术生活化”。
从而,满撑起生命的风帆。。。。。